
毛泽东在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后,朱德才随后抵达,两人于1928年在井冈山一棵巨大的老树下激动地拥抱,标志着朱毛会师的成功。从此,他们携手合作,长达48年之久,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传奇组合。那时,毛泽东曾言:“朱毛朱毛,朱离不开毛,毛离不开朱。”他们的名字连在一起,便象征着中国革命的精神与力量。
既然是毛泽东先行到达,为什么朱德却被称为“红军之父”呢?在1928年的南昌起义中,朱德并未发挥决定性的作用,起义军中大家多视他为一位资深的老同志,尊敬他,却没有赋予他重要的指挥任务。那时,朱德并无固定兵力,主要负责政治、思想宣传工作。他在回忆中写道:“部队南下时,我希望能争取部分滇军加入或至少不阻拦我们。我总是走在队伍前头,带着的部队既是政治队伍,也是先遣支队,担负多重角色。”
展开剩余85%后来,这支起义部队在三河坝被敌军分割为两路。朱德率领一部分部队坚守原地,阻挡敌军的前进,另一部分兵力则由周恩来、贺龙等领导前往潮汕。朱德带领4000余人驻守三河坝,历经激烈战斗后,撤离时部队损失惨重,仅剩2000多人。继续南下途中,得知起义军其他部队已全部失败。
当消息传来,部队中的不少人精神瞬间崩溃,仿佛失去了精神支柱,陷入迷茫和沮丧。他们自身难保,敌人四面环绕,无法与上级取得联系,未来方向成了未知数。面对军心涣散,朱德挺身而出,挑起重担,坚定地带领残余部队继续前行。途中不断躲避敌人追击,到了福建时,仅剩约1500人。
在一次遭遇敌军突袭的紧急时刻,朱德亲自带领几个战士,徒手攀爬险峻悬崖,以惊险的方式绕到敌军后方,出其不意地发动反击。敌军被夹击于中间,陷入绝境,无路可逃。最终,朱德率队赢得了这场关键战役的全面胜利。这场胜利极大振奋了士气,驱散了之前的低迷,队伍再次燃起希望与斗志。
后来,粟裕回忆这场战斗时说:“胜利后,大家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看着朱德站在断壁上,一手指挥通过隘口,一手握着驳壳枪,威风凛凛,令人敬佩。”
然而,这份喜悦没有持续太久。正值初冬,战士们身穿单薄,有的仍是夏季军装,甚至有人赤脚行军。行军途中还遭遇土匪袭击,为躲避敌人只得走深山小径。饥寒交迫之下,部分战士因伤无药医治而牺牲,也有人偷偷离队逃避困境。
部队内部矛盾加剧,军心严重涣散,甚至有人提出解散队伍。对此,朱德坚决反对,召开了“茂芝会议”。会上,他郑重表示:“作为共产党员,我不能眼看队伍就这样解散,我有责任保存革命火种。面对当前困境,我不能装作视而不见,眼睁睁看着同志们一个个离开。我们必须团结,坚定地将革命进行到底。我一定会带领大家走出险境。”
这番话极大鼓舞了士气,大家重新凝聚力量,团结一心。随后朱德与干部们详细讨论战略方向,决定采取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,避开敌军追击。最终确定:“同志们,我们将直奔湘南,整顿队伍后改走农村和山路,以避敌锋芒,保存实力。要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。”
在朱德的带领下,队伍不断壮大,革命的火种得以保留。关键时刻,他如指路明灯,带领大家走向正确方向;军心涣散时,他如磐石般坚毅,稳定军心。随着队伍主要在农村活动,兵力逐渐增加至8000余人。
朱德并未因队伍扩充而放松管理,他利用行军间隙多次整顿部队,进行了三次重要的思想和战术培训,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赣南三整”。这三次整顿时间虽短,但意义深远,极大地提升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。朱德不断进行思想教育,灌输革命理念,鼓舞士气。
他在大会上说:“大家要看清革命道路和前途。虽然起义失败,当前形势黑暗,但黑暗是暂时的。相信黑暗过后必有光明,革命必将胜利。”
部队还整顿党团组织、强化纪律。由于活动区域多为农村,军纪特别强调保护百姓利益,违纪者严惩不贷。在休整期间,朱德加强军事训练,尤其是针对正规军校毕业士兵的战术,结合实际战场情况,创新了“孤敌疲敌我围歼”、“抓敌弱点猛攻”等游击战术。
这些纪律、鼓励与战斗的累积,使部队历经锤炼,素质大幅提升。朱德带领队伍向江西进发,目标是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。
1928年4月28日,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成功会师。当时井冈山的部队约2000余人,其中1000多人是毛泽东秋收起义后带来的学生和农民。而朱德带来的兵力则超过8000人。此次会师有效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,极大增强了根据地的武装力量,为后续革命奠定坚实基础。
会师后,朱德着重提升部队的军事素养,使队伍更趋正规化。到了6月,两支队伍整编统一,正式称为红军。朱毛二人自此相互扶持,彼此能力与品格均获高度认可。毛泽东曾评价朱德:“度量大如海,意志坚如钢。”
谭震林等人回忆说:“若无朱德老总带来的队伍,依靠根据地原有兵力,是难以坚持下去的。”
由此可见,朱德被誉为“红军之父”有其深刻原因:一是他成功保存了革命的火种;二是他整顿军队,使其步入正规轨道;三是他部队的人数优势为红军壮大打下基础,加之毛泽东对他的持续支持。
无论如何,朱德与毛泽东对革命的贡献不可磨灭,他们的付出为世人所敬仰,每一位都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尊敬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网平台点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