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我心目中,《少年包青天》里最让我欣赏的角色并非包拯,而是那位永远自信满满的庐州才子——公孙策。无论是泉策还是阳策所饰演的公孙策,都完美地诠释了我想象中翩翩公子的形象,风度翩翩,才情横溢。
纵观全剧,公孙策在才学上明显胜过包拯。虽然包拯在逻辑推理上略占优势,但在博学多才方面,公孙策无疑更胜一筹。初登场时,他对医学知之甚少,然而到了第二部,他通过自学不仅掌握了医术,还能用医学知识帮助破案,甚至掌握了大量验尸技巧,令人惊叹他的成长速度。
公孙策与包拯一样,每一部剧都有感情线贯穿其中,但遗憾的是,这些感情线都未能修成正果。第一部中,公孙策的感情重心从包拯转移到了庞飞燕身上。说实话,最初我对庞飞燕这个性格活泼、喋喋不休的角色并不买账,觉得她太吵闹,倒是凌楚楚那种沉稳气质更合我心意。但在多次重温之后,我才渐渐体会到庞飞燕的魅力——她虽表面大大咧咧,内心却异常细腻。破案时她头脑灵活,能迅速分析案情。遇到危险时,她也绝非只会躲在背后的小姑娘,像戚老爹的飞刀射向公孙策时,她第一时间冲上前去挡刀,展现出她的勇敢和担当。
展开剩余72%作为庞太师的女儿,庞飞燕性格中带着一丝傲娇,身边总是不乏恭维者,但她清楚分辨谁是真心,谁是假意。她最初被包拯的严厉态度吸引,虽然当时包拯并不知她真实身份,但她却能看穿周围人的真心。她大胆地表明了自己要嫁给包拯的决心,毫无羞涩。后来,在相国寺查案时,飞燕开始对经常顶撞她的公孙策产生了微妙的好感。两人在寺庙迷失森林过夜,深谈心事,逐渐拉近了彼此距离。在燕镇相处的日子里,庞飞燕终于认清了内心,对公孙策的感情已非普通朋友那么简单。第一部末尾,公孙策和包拯、展昭策马奔腾,飞燕和凌楚楚紧随其后,飞燕大喊“去提亲吧”,公孙策却轻描淡写地回应“等考上状元再说”。
然而到了第二部,感情走向发生了明显变化。凌楚楚仍被提及,但仅以兄妹相称,而庞飞燕的名字竟未被提及。公孙策的“官配”变成了指腹为婚的富家女陆湘湘。虽然陆家没有庞家那么显赫,但作为大米巨商,陆家几乎垄断了一方市场。起初,陆湘湘对这桩婚事并不满意,毕竟未曾谋面就要许终身,她很抗拒。但意外相遇公孙策后,她被他的才貌与胆识打动。在她的考验下,发现公孙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,品德高尚,于是毅然开始主动追求。尽管公孙策因眼疾和性格原因拒绝她,但陆湘湘依然坚持。两人在燕不归森林中独处一夜,感情渐深。公孙策的眼疾最终在陆湘湘悉心照料下痊愈,侦破卢有涯案件后,他们一同返回庐州探亲,看似感情稳固。然而剧情最后,公孙策随包拯漂泊江湖,未曾携带陆湘湘,第三部中陆湘湘更是杳无音讯。
第三部故事展开了新的篇章,庞飞燕和庞统虽有出现,却再未提及庞飞燕本人。公孙策在双喜镇结识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木兰——一个哑巴女孩,在妓院打杂。恰逢公孙策出差与大辽使者谈判,谈判竟在这家妓院进行,公孙策也借机找回失忆的包拯并合力破案。对木兰的感情,是公孙策三部里第一次主动示爱的表现。他真诚地向木兰表白,承诺带她离开。出人意料的是,木兰竟是个男子,留在妓院是为了复仇,他亲手报杀父仇,案子破了之后也选择了自尽。此事成为包拯与展昭时常拿来调侃公孙策的笑料。
后来,公孙策遇到了杨蓉饰演的小风筝。第三部整体风格我并不喜爱,尚未追完,只知小风筝为公孙策的官配。她的太爷爷曾算命,若遇能抽出三支咸卦者即为真命天子,公孙策抽中了两支闲卦。她既渴望又害怕真命天子的出现,却未察觉公孙策早已占据她心中一席之地。我本以为两人终成眷属,但最后一集留下了悬念。小风筝为救大宋赴大辽,与耶律文才共处半年,包拯破解天芒秘密后跳崖,变成傻大包,公孙策则成了教师。结尾小风筝计划回大宋,二人后续如何未明。
相比于第三部的分离与落寞,我更偏爱前两部中公孙策、包拯和展昭三人并肩江湖的浪迹天涯情景。那种黑推理、俊朗才子与顽强光头的三人组始终相伴,而非如第三部般彼此分隔,令人惋惜。
发布于:福建省股票配资网平台点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